一線人物寫真
他。
78年出生,安徽人。
處在一線的普通木工。
最大的偶像是自己,因為自己創造財富。
興趣:偶爾打打牌,看看新聞,了解國家大事。
沉穩,憨厚又不失幽默。
“老王,把安全帽戴起來,讓人家看見這樣子,還以為咱木工沒有安全意識勒。”一走進鷹山花園二期工地就聽到這么一句質樸的聲音。抬頭望去,就看到了說話人——孫翠洪。
孫翠洪,安徽人,一名實實在在的木工。如今,像孫翠洪這樣的外來農民工在東陽是一抓一大把,他們的生活、工作或許都很平凡,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在他鄉奮斗的辛酸和淚水呢?
孫翠洪做木工已有8個多年頭了,當問他為什么會選擇做一名建筑工人時,他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實際:因為工地上的木工工資高!所以當初他毅然卷起鋪蓋隨同叔叔一起出來打拼了。對于外來務工人員來說,回家一趟很奢侈,但對于一年只能回家一兩趟的敏感話題,孫翠洪顯得很坦然,他說,一般農忙時期(收、割麥子)的時候回一趟,過年回一趟。孫翠洪說起來還是很舍不得家里的父母孩子,但是,這就是生活。
雖然只是一名小小的木工,孫翠洪始終堅持做好本職工作,嚴格按照要求制作模板,一發現不合格,立即拆掉,絕不馬虎。作為一名老木匠,他不僅自己活干得好,而且經常幫助別人。遇見工友操作不對時,他會上去幫忙,更正,細心指導,他自己經常這樣說:大家都是出來打工的,挺不容易,相互幫助是應該的。
這是實實在在的體力活,從早干到晚,累是在所難免的。孫翠洪說,有時候工程量比較大,累得只想睡覺。但是一想到家里那一雙可愛的兒女,精神就振奮了,再多的苦,再多的累也甘愿!也許這就是孫翠洪在異鄉辛苦打工源源不斷的動力吧。
孫翠洪那雙藏在解放鞋里的腳丫子,可以說是坑坑洼洼,凹凸不平。因為偶爾也會不小心被鐵釘子釘到腳底板,而處理的方式僅僅只是將釘子拔出來,把死血擠出來,回家的時候敷點消炎藥。我問他為什么不去醫院處理的時候,孫翠洪覺得太小題大做,而且去醫院,要花一筆不小的錢,再就是醫生肯定要求少則2天多則5天不能上班。而磕磕碰碰在工地上是時常有的事,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!但是我還是很替孫翠洪擔心,但愿以后保護好自己,不再會有這樣的傷害。
跟孫翠洪的聊天很愉快,孫師傅雖然看上去蠻嚴肅的樣子,其實很健談。“少一個木工可以,但沒有木工,房子又怎么變成房子?”。所以,孫翠洪以自己是一個農民工而驕傲,為自己一釘一板的工作而自豪。
(東陽分公司)






